【看中國2014年04月06日訊】(看中國記者華青綜合報導)據大陸網際網路報導﹐在武漢黃陂區的一個小村莊裡住著這樣一個超級家庭,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,除了出嫁的女兒之外,這一家人就從來沒有分過家。目前已是四世同堂,全體成員加在一起共有22人。他們全家同吃一鍋飯、公管一把鑰匙、共用一個錢袋。
對於這個70多年來合而不分、兄弟同心、妯娌和睦的家庭,當地村民深為敬重。而這家三代人對兩個60多歲的殘疾、未婚長輩的接力關照,更是當地的美談。
照顧殘疾叔叔 和睦相處傳為美談
甘家在黃陂區蔡店鄉毛竹灣很出名。如果在村裡問路,很多人都能指出它的具體位置。這是一棟通公路一側的三層樓房。從遠處看,甘家的房子與村裡其他的房子並沒有什麼區別。但走進去一看,嚇﹗家裡大廳上坐滿了人,而且都是家庭成員,聚在一起共有22人之多。
甘家從甘向東的祖父輩開始就沒有再分過,至今已有70多年。「祖父有三個兒子,除了我父親之外,兩個叔叔都有殘疾,一個是啞巴,一個有智障,都是終身未婚,現在依然由我們贍養。」甘家現在的「家長」五兄弟中的老大甘向東說。
故事得從49年初開始說起﹐當甘向東的母親雷慧珍嫁到甘家時,甘家有兩個只有9歲和4歲的小叔子,而這兩個小叔子一個啞巴,一個智障。
都說長嫂如母,雷慧珍像撫養自己的兒子一樣關心和照顧這兩個先天不足的小叔子,直到2006年雷慧珍過世。這件事在當地一直被傳為美談。
配合默契 開一把鎖吃一鍋飯
看著由大哥主持打理的甘家,一大家子和和睦睦,羨煞了村裡的村民,甚至有村民上門向甘向東取經:我們管教自己的兒子尚且管不住,你是如何讓弟弟們都團結一致,兄弟之間心往一處想的?甘向東說,這樣的團結並不是刻意而成的,而是一家人自發形成的默契。
在甘家﹐每天清晨5點,天還沒有亮,大嫂劉運香就得忙著張羅全家的飯菜。如果在節日裡,甘家人吃個飯要擺長桌子。「大廳裡都坐不下。」劉運香說。與別的家庭碗櫃中的小碗小盤不同,甘家的廚房全是大鍋大盆。甘家的「大鍋飯」在當地無人不知,由於沒有分家,甘家人至今在一口鍋裡吃飯。
除了吃「一鍋飯」,甘家承包的責任田和林地等,也只有一本產權證。由於家庭成員實在太多,原來的老房子無法容納這麼多人。思前想後,甘向東決定在原來的宅基地上新建一棟房子。
「當時我們的預算是25萬左右,於是兄弟很有默契的每人出了五萬。」當房子建成後,算了一算,前前後後一共花了40多萬。「這部分超出預算的錢,是我們兄弟幾人今天他買窗子,明天我買地板,後天他買房門這樣補起來的。」甘向東說,至于兄弟5人具體每人花了多少,他們也不特意去做這筆賬。
如今,這棟已經建成的房子只有一個大門,這棟大門的鑰匙由全家公管。「我們對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很放心,所以只要一把鑰匙就可以了。」老二甘旭東說。對於家裡的開支,甘家雖然沒有明確是誰管錢,但一旦家裡用錢時,五兄弟會第一時間將錢湊到一起。
全家樂融融 幸福寫在臉上
說到繼承甘家家風的靈魂人物,當數大哥甘向東。「作為長子,他將甘家的家風繼承得最好最到位。」甘向東的姐夫蔡厚耀這樣說道。
新大樓建好後,甘向東主動將一樓最好的房間給了兩位叔叔住,並給他們配了一部電話和一台電視機﹔全家唯一的熱水器,也是安裝在兩位叔叔的房間中。
「除了長輩,他還非常照顧弟弟們。」張黨花說。甘向東和劉運香1982年結婚後,就挑起了家裡的大梁,弟弟們和後來幾個侄輩的婚禮,都是甘向東一手幫忙操辦的,「要人出人,要錢出錢」。
「我們還記得當時大嫂到我們家的時候,還沒有通自來水,每天早上大嫂很早就要起床挑水,當時也有十多個人,每天生活用水基本上是她挑。」老二甘旭東說。
姐夫蔡厚耀說,他很喜歡回到這裡,因為有家的感覺。讓蔡厚耀印象深刻的是,只要是家裡的事情,甘向東都會主動攬下。每年過年回去,這個大舅子會自己出錢準備好一大家子的臘魚臘肉等年貨。「他每年這樣做真是一筆糊塗賬,是在犧牲自己的利益謀求兄弟的團結。」
而甘向東卻說,只要看到這家子其樂融融,家的溫馨和幸福寫在每個人的臉上,「糊塗點」又何妨。
来源:荊楚網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